强化环境治理 建设美丽家园
来源:贵州天地黔诚环保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2019/11/12 17:42:05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拥有它,人民生活改善就多了增长点,建设美丽家园就有了发力点,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有了支撑点。近年来,贵州环境治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守生态文明惠民初心,勇担污染防治攻坚使命,努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让龙城常州更加靓丽,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。
强化责任意识,牵牢“牛鼻子”
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推进中央、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落到实处,关键要夯实责任,抓紧抓牢责任落实这个“牛鼻子”。
一是落实领导责任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生态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,各级干部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。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,全面推行河湖长制,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,强化考核评价,推动环境保护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”落到实处。
二是落实监管责任。增强政府部门管行业、管业务、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意识,切实抓好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落地和监管执法。全面加强基层工作,坚持重心下沉、关口前移、防患未然,把功夫下在平时,把工作落到细处。
三是落实主体责任。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等工作,推动企业严格履行法定责任,立查立改、边督边改、即知即改,确保资金投入到位、技术支持到位、基础管理到位、应急处置到位。在对各辖市区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中,环境保护类指标占所有量化指标的
权重达到26.5%,其中水、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权重达13%,还同时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。
弘扬科学精神,实现高水平治理
高水平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必须遵循规律、科学治理,增强工作的预见性、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一要秉持科学态度,既要增强现实紧迫感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;又要实事求是、科学稳妥地推进,正确处理好抓环保与促发展的关系。
二要用好科技手段,尤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技术,加快建设全域覆盖、独立权威、数据共享、“天地空”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,实现精准监管。2018年,市政府专门拨出2000余万元市长基金,用于重点区域网格化监测系统建设,运用走航监测和激光雷达等装备,实施精准溯源。
三要普及科学知识。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,提高全社会科学素养,引导全体市民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者、实践者、监督者,让绿色低碳理念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。
坚持系统思维,打好组合拳
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环境治理之道,坚持统筹兼顾、整体施策、多措并举,避免各管一摊、相互掣肘。
一是应急处置与源头治理相结合。在完善应急预案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,系统推动环境综合治理,持续优化空间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产业结构、运输结构。针对“重化围江”等突出问题,扎实开展“四个一批”专项行动,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。2017年以来,全市5个化工园区关闭退出了两个,全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92家,化工企业数量减少57.6%。
二是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。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,持续保护和修复长江重要湿地等生态系统,积极创建长江大保护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实验区。持续开展生态绿城建设,累计实施生态源保护工程7.1万亩,增加绿地面积4.5万亩,建设生态廊道1200公里,市民的绿色空间显著增加。
三是硬件建设与管理提升相结合。加快补齐污染防治设施短板,推进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重点项目建设,切实解决污染物“出路”问题。按照“重点推进大分流,有序推行细分类”的原则,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。加快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,焚烧处置能力由2016年的0.95万吨/年增至目前的7.6万吨/年,基本满足全市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需求。
强化依法治理,织牢防护网
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、依靠法治。贵州环境治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底线思维,加大执法力度、依法治理污染,用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织牢生态环境“防护网”。
一是有力度。把全面从严作为常态化要求,深入贯彻法治环保理念,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。健全联合执法、网格化环境监管等机制,形成强大震慑,查处公布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。
二是有精度。坚持分类施策、精准执法,加快制度创新,增加制度供给。市大气办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管理的意见》,建立更为精准的分类管控机制,支持和鼓励企业瞄准超低排放目标,加大技改力度,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。建立正向激励机制,落实限停产豁免制度,引导企业绿色发展。
三是有温度。坚持守法激励与违法惩戒并重,依法监管与指导服务并举。组织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,建立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,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在环评审批、污染治理、限产豁免等方面的问题。积极打造以“快捷、优质、严格”为内涵的“环保直通车”服务品牌,利用环保实用技术超市平台,为企业提供优质、高效服务。